北京协和医院“诊前病史采集系统”背后的讯飞技术

随着复工潮的到来,大批人员返京,北京协和医院前来看诊的患者有所增加。面对就诊人员密集、就诊等待时间长等当前就医痛点,从“诊前病史采集系统” 到“预分检系统”,科大讯飞联合北京协和医院,不断探索创新,贡献智慧医疗“A.I.力量”。

“红黄绿”三色通行证助力医院无接触式管理和疏导;一键切换,英文版预分检系统就能“全呈现”;挂完号就能采集病史,节省医生问诊时间;还能自动同步到医生工作站,提升医生书写病历效率等。

image.png

从2月24日上线至今,这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紧急研发的系统,能对来院患者以及陪同人员快速进行病史信息采集,便于医院临时三级分检,正不断为正常医疗服务保驾护航。

【诊前病史采集系统】

可自动同步到医生工作站

以往患者就诊,医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询问患者的病史,并且进行录入,在疫情特殊时期,这样的等待将增加患者对于就医感染风险的担忧。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强大的医务力量是基础,而科学技术让医生“如虎添翼”。

借助于科大讯飞的A.I.力量,日前,北京协和医院推出“诊前病史采集系统”,患者挂号或取号后,通过协和APP或者院内PAD方式可填写疫情相关三史及其它预问诊信息,最终数据将同步到门诊医生工作站中。另外,可以通过科大讯飞A.I.智能辅助诊断技术,针对病史信息给出初步辅助诊断结果。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医生迅速掌握患者病史信息,节省问诊时间、提升诊断效率,更为便捷的是,“诊前病史采集系统”最终将病史信息和辅助诊断结果同步给院内EMR门诊电子病历,供医生参考和使用。大大提升医生书写门诊电子病历的效率,同时,减轻医生书写门诊电子病历的压力。

自系统使用以来,通过协和医院手机APP端使用“诊前病史采集系统”的患者已达40714人次。

【预分检系统】

“红黄绿”三色通行证实现无接触式分检

越来越多的科技技术成为战胜疫情的“利刃”,在医疗救治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

image.png

2月24日,前往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患者和陪同人员发现了一个“新流程”,在该院的不同区域都放置了一个“二维码”。扫码后,来院人员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系统会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史详细提问,比如:“近两周内是否有体温大于或高于37.3摄氏度”等,并根据回答自动生成带有姓名、性别等信息的“红黄绿”三种颜色通行证。

这,正是疫情期间科大讯飞为北京协和医院紧急研发的“预分检系统”。

据了解,通过二维码、短信链接、PAD等多种信息采集方式,系统可智能分析、并判断疫情风险等级,自动生成带有患者身份标识、个体特征等信息的“红黄绿”三种颜色通行证。通行证若为绿色,则安全放行;若为黄色,需继续询问详细病史进行二次分检;若为红色,则引导至发热门诊进行诊疗。

通过“预分检系统”,不仅能减少医务人员与患者“面对面”的排查、登记造成的交叉感染风险,还能帮助医务人员快速识别高风险人员,实施精准防控。

预分检并非要在现场进行。为降低人群聚集风险、避免就诊门口的人员聚集,北京协和医院采用多种交互方式登记方式,将分检流程“前置”。医院在就诊前一天对来院就诊患者统一进行短信提醒,提示患者在线登记个人及陪同人员信息,提前获取电子通行证。

image.png

(图注:来院人员预分检系统操作页面)

结合当前防控“外部输入”的特点,还推出了英文版预分检系统,可一键切换,同时满足外籍人员需求。

image.png

此外,根据北京市卫健委要求,“所有外地返京、来京患者先居家或集中隔离14天后就诊”。4月4日,科大讯飞紧急开发上线预分检行程验证“增强版”,在原有预分检功能基础上,自动获取来院人员14天内真实行程信息,为医院入口分检工作人员提供准确参考信息。

时间就是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我们抗击疫情的能力和底气。在战“疫”一线,有医护人员的“逆行背影”,也有讯飞的A.I.力量。

编辑:谭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