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瑞基因Precar项目丨乙肝患者8年患癌和治疗历程

丁先生乙肝、肝硬化患病史6年,2018年申请进入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PreCar,近2年随访中皆显示患癌高风险,2020年肝VII段新发结节行组织穿刺病理活检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接受射频消融治疗,预后效果良好。

丁先生出生于70年代,有30年吸烟史,2012年被确诊为乙肝、肝硬化,服用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复方甘草口服液、抗纤1号、恩替卡韦等进行治疗,6年的治疗中病情稳定。


2018年7月,因丁先生病情变化,主治医师推荐其申请加入PreCar项目,经入组前常规检测符合入组标准,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无异常,核磁共振(MRI)提示肝硬化,脾大,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肝内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但是2个月后PreCar项目首次肿瘤基因检测随访,即被告知患癌高风险,6年来,首次打破了病情稳定的结论,此后近2年间始终被PreCar项目告知患癌高风险,直至2020年确诊。

2018年9月,丁先生接受第1次入组随访时,PreCar项目检测提示患癌高风险,但常规检测无异常(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等常规检测无异常,核磁共振(MRI)提示肝硬化)。

2019年3月,丁先生接受第2次入组随访时,PreCar项目检测依旧提示患癌高风险,常规检测依旧显示无异常(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等常规检测无异常,核磁共振(MRI)提示肝硬化)。

2019年9月,丁先生接受第3次入组随访时,PreCar项目检测依然提示患癌高风险,常规检测依旧显示无异常(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DCP)等常规检测无异常,核磁共振(MRI)提示肝硬化)。

MRI:提示肝硬化

2020年3月,丁先生接受第4次入组随访时,PreCar项目检测依然提示患癌高风险,常规检测异常(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癌胚抗原(CEA)检测均正常,但核磁共振(MRI)可见肝VII段新发结节大小约0.9cm,异常凝血酶原(DCP)升高)。

MRI:扫描可见肝VII段结节,考虑小肝癌可能性大,大小约0.9cm

2020年4月,丁先生接受医生建议,进行了肝VII段新发结节行组织穿刺病理活检,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会诊,确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悬了近2年的鞋子落地。因丁先生肝癌发现较早,属于小肝癌阶段,后转入外科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现今预后良好,规律用药,进行常规肝硬化治疗。

丁先生近2年入组随访中均显示患癌高风险,提高了丁先生的风险意识,在处于小肝癌阶段得到治疗,抓住了关键的治疗时间,也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了因病情延误造成的长期的药物、放化疗、手术切除等更为痛苦的治疗,减轻了家庭负担。

我国属于肝病大国,大多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在20%左右。如果在极早期/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5年生存率在60%左右,预后效果更好,经济负担更轻。

现今,虽然PreCar项目已经停止入组申请,但是基于该项目搭建的HIFI早筛底层技术架构之上的临床级肝癌早筛检测产品莱思宁已经上市,在肝癌早期/极早期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产品已经帮助大量患者在极早期/早期发现肝癌,实现极早治疗。

编辑:姜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