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晚期新疗法带来新希望,可延长生存期

脑胶质瘤是由神经胶质细胞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他们每年以每100,000个人约6.6的速度发展。发展中的脑胶质瘤可压迫它们发生的大脑区域,并引起各种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认知障碍,癫痫发作,步态失衡,语言障碍(失语症),身体一侧的麻木或无力(偏瘫),视觉变化和个性变化。

与大多数其他脑瘤一样,脑胶质瘤晚期的治愈性治疗尝试从手术切除开始,配合放、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很多划很多患体质较差,而此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时机。

放化疗往往因白细胞急剧下降、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严重副作用,十分痛苦造成无法顺利做完疗程。加上血脑屏障、肿瘤组织内及周边水肿脑组织间隙静水压较高等因素降低了脑胶质瘤治疗药物有效浓度,药物耐药性、用药后不良反应等因素也将影响药物疗效。

金转停可治疗恶性脑瘤

近年来,国内外在脑胶质瘤新药物的临床实验中不断突破重围,攻坚克难,并取得了多项惊人进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中国科学院抗肿瘤新药Genistein(金转停)。

近期,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筛选并实验发现,药物“金转停”可控制这种恶性脑瘤的发展,延长患者生命,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新手段。日前,国际知名医学学术期刊《治疗诊断学》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该成果。

作为一种恶性脑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病率较高,治疗药物匮乏,而且术后复发率高。由于人脑天然具备一种“血脑屏障”保护机制,很多药物难以穿透,无法对肿瘤部位进行治疗。同样由于这种保护机制,国际医学界新兴的细胞与免疫抗癌疗法也很难获得期望的疗效。

探索胶质瘤的发病机理,寻找治疗的“靶点”,是近年来国际神经肿瘤研究领域的重要挑战和热点。经研究发现,人脑中的两种蛋白复合物“ZDHHC17”与“MAP2K4”对记忆、学习等功能有重要作用,但当两者相遇,将会产生“致癌”的活性,最终导致胶质瘤出现及恶性发展。

针对这一现象,中科院研究员分析了这两种蛋白复合物的结构特征,并利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化合物库,筛选发现“金转停”这种药物对胶质瘤有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发现它不仅能有效抑制“ZDHHC17”与“MAP2K4”的结合以及相互间的信号传递,还可以显著的阻断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等恶性行为的发展。同时,动物学实验也显示,通过这种药物治疗,被移植胶质瘤的动物生存期明显延长。

这项研究揭示了胶质瘤发生的根源,还为治疗胶质瘤、预防复发提供了新思路。


编辑:王辰